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作家专栏 > 蔡文龙 > 新种鸽配对可依样画瓢

新种鸽配对可依样画瓢

时间: 2019-05-10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8960  作者: 蔡文龙

蔡文龙/文



  近日,有位鸽友从东北吉林一专业鸽舍引进两羽英国某名家原环种鸽,请人翻译得悉主要为凡戴克配考夫曼的血统。因为两羽鸽子均是雄,不能图省事直接配到一起,故征求我的意见看给两只鸽子选配什么样的鸽子。我给出的建议是,可尝试配其前两年在北京引进的凡龙系公棚成绩鸽。我在陈述此建议的理由谈到赛鸽大师考夫曼的育鸽路径就是以凡龙鸽子为基础,融入了凡戴克所向无敌直女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妨依葫芦画瓢加以借鉴时,却遭到在场的另一位鸽友反对。这位鸽友的观点是配鸽要看个体,不须讲求血统的搭配,并称多年来鸽界流行的诸如胡本配电脑,詹森配修斯肯,塞伦斯配桑杰士等许多曾经成功的作育案例,并不能成为试之皆准的配对公式与育鸽模式。对此,我虽觉得这鸽友的看法有失偏颇,但一时思想准备不足,还真难以辩驳。随后,不禁对实际的赛鸽配对育鸽问题陷于思索。

  

  种鸽配对作育赛鸽,乍看起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把两只雌雄分棚饲养足够时间的健康公鸽、母鸽凑合一处,立即就会产生干柴遇烈火般效果,十天左右,鸽子就会产蛋抱孵,再过十七天左右,两只毛绒绒的小生命就会破壳而出,然后在种鸽的哺育下,小鸽像吹气球般迅速膨胀长大。不到一个月,羽翼丰满,体型大小已经赶上亲鸽的雏鸽就展现在养鸽人面前,让人顿生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造物般的成就感。若机缘巧合鸽运好,幼鸽经过养训成长为赛鸽后,还能在日后的赛事上有所发挥,则更让人踌躇满志,感受到养鸽赛鸽的快感与轻松。然而涉鸽稍深,就知道配种育鸽其实是鸽事操作上难度最大的事情。许多人养鸽赛鸽几十年,没少过手品质不俗的的赛鸽种源,但配对作育总达不到理想效果。有的偶尔飞出一点成绩,后续同样的作育又复归沉寂,更谈不上发挥了二代,又涌现强根胜祖的第三代,乃至更多代数持续地大放异彩。相反,鸽界也总会有少数高人善于配种,精于育鸽,作育的赛鸽不仅常能获得瞩目的赛绩,支援他人也有较好的发挥。有的养鸽大师如慕利门,凭籍一两对黄金配对基础种鸽驰骋鸽坛一辈子,从十八岁到八十岁屹立不倒,在世界级大赛上摘金夺银,让人徒叹赛鸽的深奥与神秘。

  

  但是,鸽子配对育种虽说没有固定的公式与模式可套,却还是有经验与趋势可循的。在并不否认个体的适配基础上(实际在个体适配上,不论注重成绩与适飞距离的适配,还是采取体型、翅羽上的取长补短,以及眼砂的砂型、粗细、色素深浅搭配等,也都属鸽友经验之谈),善于学习的养鸽人通过书刊、网络,乃至赛鸽广告上的血统介绍资料,广泛地学习、甑别与研究他人的血统配对途径,对于对新进棚种鸽配对拿捏不准,特别是初涉鸽事的新手配鸽无所适从时,可像初学书画者先行临摹一样,对照养鸽先进的成功品种配对路径,不妨依样画瓢,照抄照搬,达到站在高人的肩上启动配对操作,提升作育水平的效果。

  

  由于育鸽遗传上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在临摹作育并非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时,我也曾对上述借鉴方式产生过动摇。但随着尝试的增多,还是深刻体会到循着赛鸽血统成功配种经验,探索赛鸽品种间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固定血统融合趋势,配对成功的概率则明显大于不讲血统,仅凭鸽子个体外观条件配鸽的方法。特别是本人前年追逐广西周裕军林波尔配贝克詹森有利于打公棚的套路,在湖北一家公棚拍得原以为按上述套路玩鸽的广西漓江鸽苑鸽王四名赛绩鸽,去年作出的赛鸽就在所引种的公棚获决赛三十八名好成绩。后与漓江鸽苑主人,桂林邮政局局长李国祺交流情况时才得知,他的鸽王四名并非棚中同样发挥不错的周裕军林波尔贝克詹森作育,而是北京郭兴海林波尔配威廉杨的贝克詹森所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不论鸽子出处如何,被较大数据证明适配的血统搭配方式确实有效、实用,而且简便易行。由此不仅使我消除了曾经的疑惑,也对我向鸽友推介依样画瓢的配鸽方式有了更大的底气。

  

  (原载《中华信鸽》2016年1期)


评论

表情